怎樣才是守護大學?
即使沒有統計數字,我們都知道大學生是這場反修例示威的中流砥柱。警察與大學生正面衝突可謂意料之內,只是沒有人料及場面竟如周二(11月12日)中文大學那樣。
大學是壹個栽培普遍性的理念與理想,如平等、公正、和平的地方,這些理念與理想對於純潔而有朝氣的大學生具有啟發與挑激的作用。當他們的理想主義與所接觸到的現實世界發生差距時,大學生是很難加以容忍的,他們對不合理的現實是較易採取壹不妥協的激烈而絕對的態度的。這現象幾乎是世界性的。因此,大學生常不能把自己的責任局限於學問的追求上,並且覺得『為學問而學問』的態度是良心上不安的;也因此,大學生常自覺與不自覺地採取了壹個傳統上的『知識份子』的角色,即關心天下事,對天下事壹肩承起。這可以看作是大學生的『直接責任觀』,或『無限責任觀』。
大學生的熱情與『直接責任觀』,常不自覺地糾纏在現實的泥淖中。許多國家的大學生的激烈行動,並沒有推倒心目中腐敗的權力結構,卻反而常湮沒了大學的理性與道德的聲音,甚焉者,有些且被驅入骨嶽血淵而不可自拔,卒落為假革命者的祭品。許多大學生的運動常以理性始,而以悲劇終。
許多青年,在大學時,熱血沸騰,肩擔道德的十字架,有『我不入地獄,誰入地獄?』的氣概。但壹旦離開大學,踏入社會,便不止『壯氣蒿萊,金劍沈埋』,甚至對時代的問題不聞不問,對社會的是非也患了冷感癥,不知不覺了。
在目前的局面之下,如果香港特區政府執意推進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3條立法,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。這條涉及國家安全的法律條文壹旦立法通過,理論上司法部門可以對每個示威者追究刑事責任。政府如果采取這樣的行動,無異於火上澆油。解決香港的危機,唯壹出路就是雙方都放棄暴力,展開壹場真正的對話。